今天跟大家聊聊一个炒股朋友们都关心,但又经常摸不着头脑的话题——价格波动和K线技术。想在股市里赚钱,光看图是不够的,更要学会“读心术”,理解市场背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变化。
订单:价格波动的最小单位
要把交易世界拆解到最小,那就是“订单”。买和卖,形成订单,订单决定了价格怎么波动,也决定了K线长什么样子。那订单又是怎么来的呢?说白了,就是市场里的人表达自己对价格的看法和意愿。
所以啊,我们看图表,看价格,看K线,其实是在试图看穿市场里大家的想法。就像侦探一样,通过蛛丝马迹来判断“凶手”的意图。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市场心理,就能更好地做出交易决策,提高胜算。
演唱会门票:一个“活生生”的市场心理案例
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,咱们来举个例子,就拿大家都有可能经历过的——抢演唱会门票来说事儿。假设你没抢到票,只能去黄牛市场碰碰运气。
黄牛市场的票价波动,背后就藏着买卖双方的心理博弈。虽然它和股市的二级市场交易不完全一样,但道理是相通的,而且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。
-
阶段一:询价阶段,波动剧烈
刚开始,票价波动特别大,一会儿9000,一会儿7000,一会儿又冒出个4000的。为啥?因为市场在“询价”,买家卖家都在试探彼此的底线。
这时候,容易出现“有经验”VS“没经验”的买家、卖家配对的情况。比如,一个新手黄牛,觉得4300卖就不错了,挂个低价,结果被一个老手买家秒抢,因为老手觉得这价格简直是白捡。
反过来,一个老黄牛,一开始就挂个9500的高价,想着能卖就卖,卖不掉就等等看。结果碰到一个信息闭塞,又特别想看演唱会的“愣头青”,直接成交了。
所以,这个阶段的价格波动非常剧烈,上下弹性都很大。
-
阶段二:信息趋同,进入稳定期
过了一段时间,大家都开始上网查票价,互相打听。慢慢地,信息越来越透明,买卖双方对价格的认知也趋于一致,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,价格围绕某个数值上下波动。
-
阶段三:价格上涨,买家开始着急
如果价格开始上涨,说明想买票的人很多,但票不够卖,很多人都在排队等着买。
这时候,那些特别想看演唱会,又比较稳健的人就开始着急了。他们不想等到最后一刻,担心票越来越难买,所以愿意出更高的价格。这部分人的需求,会推动价格继续上涨。
-
阶段四:买卖双方博弈,价格可能回调
这个阶段的群体比较复杂,一部分人想看演唱会,但又想冒险,等着价格跌下来再买,不跌就不买,或者等到最后一刻。这部分人的存在,可能会导致价格出现下跌,或者失去上涨的动力。
但还有一部分人,也很想看演唱会,而且离开场时间不多了,他们也会推动价格上涨。
所以,价格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拉锯,上下波动。
-
阶段五:最后的疯狂,捡漏与高价入场并存
那些对价格特别敏感,一直追踪票价,但又没达到自己心理价位的人,眼看着票价越来越高,心理防线也开始崩溃。
比如,一开始他的心理价位是8000,但票价涨到1万了,他想如果降到9000就买。结果票价又涨到1万3、1万4了,他开始慌了。
但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,涨到一定程度,买的人就会减少,价格自然会回调。
这时候,之前错过机会的那些人,觉得机会来了,赶紧入场。这批人又会推动价格重新上涨。
最后,那些特别想看演唱会,但一直没买到票的人,实在等不下去了,只能以较高的价格买入。当然,也可能有一些意愿一般的人,希望能捡个便宜票,如果捡不到就算了。这部分人有可能捡到相对低价的票。
所以,最后这个阶段,和刚开始一样,价格波动可能会比较剧烈,波幅也比较大。
当然,不同的歌手、不同的演唱会、不同的受众群体,价格波动曲线肯定不一样。但通过这个例子,我们可以体会到,价格上涨下跌的背后,代表着买卖双方不同的心理状态。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回踩:市场给你“第二次机会”?
有了刚才的理解,我们再来看看交易中常见的“回踩”是怎么出现的。就像黄牛市场里,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,但之前错过了一波行情的人,当市场重新给他们机会的时候,就会对价格产生支撑。
所以,你要明白,回踩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市场心理。
水平位置:市场心理的“锚定”
再举个例子,为什么一个水平位置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?比如,一个水平位置是10块钱,行情从低位上来之后,第一次在这个位置下跌。那么,这个水平位置对市场就有了一定的影响。
-
心理锚定作用
行情再次接近这个位置的时候,更多人会把这个位置当成一个标准,更多人会参考这个位置来交易。所以,这个位置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。
-
卖盘压力
第一次触及10块钱的位置,代表前期低位的筹码,有一部分在这个位置卖出,才导致价格上不去。
那么,当价格再次回到这个位置附近的时候,有些投资者可能会想:“上次12块没卖,结果跌到10块了,这次再给机会,赶紧卖了吧!”
所以,这部分人会构成一定的卖盘压力。
如果这个品种可以做空,那有些人可能会把10块钱当成一个心理锚定,直接在这个位置做空,这也会对市场形成卖盘。
还有一些人,专门做区间波段,价格到了区间上沿,自然也会选择卖出。
-
测试次数的影响
如果是第一次测试10块钱的位置,这三股力量(前期获利盘、做空力量、波段操作)都比较强。但如果是第四次、第五次测试,这三股力量就会逐渐减弱。因为该卖的,该空的,都已经操作得差不多了。
所以,如果第一次触及10块钱就直接跌下来,说明这个位置的卖盘非常重,直接压制了价格。如果在这个位置整理了很长时间,说明多空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,力量比较均衡。
如果空头突然发力,快速下跌,不是因为10块钱这个位置产生了强烈的卖盘,而是因为多空双方充分交换意见后,多方力量被消耗殆尽,然后因为某些突发事件,导致卖方突然增加,而买方没有变化,价格就会崩塌。
多头突破的逻辑也是一样的。
另外,突破区间后,还可能引发新的行情。比如,跌破平台后,有些原本观望的人会加入卖方,同时还会打掉之前在平台上方的买盘止损,导致价格加速下跌。
所以,理解平台位置为什么会起作用非常重要。
实战案例:回踩的魅力
看完理论,咱们再看几个实际的交易案例。
下面这个案例中,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踩动作。从市场心理的角度去理解,这种动作代表着什么?最终,这个交易走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盈亏比。
(此处省略若干案例,原文中案例较多,此处仅保留框架)
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,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总结与强调
最后,我们来总结一下,并强调几个重点:
-
不要在过于常见的价格波动中异想天开。过于常见的价格波动,往往没有表露出明显的市场意图。
-
越有特征性的波动,越容易激发更直接的市场意图。比如快速下跌后的快速反弹,长期盘整后的突然爆发,以及刚才说的回踩。
-
不要停留在价格形态上,要关注它表达的市场心理。我们研究价格、研究K线,不是为了背口诀,而是为了看懂市场心理在价格上的表达。
市场心理才是最重要的,市场表露出来的意图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你能看懂市场的意图,即使不能看懂每一个波动,也可以在市场里盈利。
你可以去发现你擅长的,你能够看懂的,然后把看懂的市场心理和未来的状态结合起来,形成有效的策略。
接收市场心理,拿到更准确、更明显的信息,才能更好地辅助你的交易,让你的交易更上一层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