← 返回首页

震惊!“中国崩溃论”再起波澜,历史真相竟被层层掩盖?

发布时间: 2025-07-24 08:47:51

最近,一份关于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崩溃的智库报告引起广泛关注。报告中提及中国崩溃后各地区、各民族独立的可能性,似乎暗示着某些人对“中国解体”这一事件的看法愈发清晰。然而,这份报告也存在明显的双重标准,对不同地区的独立可能性采取了区别对待。

“中国崩溃论”背后的双重标准

有人认为,如果汉地十八省独立,可能会引发中国暴富,但这完全是无稽之谈。要消除所谓的“中国威胁”,唯有支持中国彻底解体和各民族独立。因为历史已经证明,以“中国统一”为借口的侵略和暴政,才是对东亚乃至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。甚至有人提出要给某个地区提供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支持,以消除潜在的隐患。

与此同时,还有人声称某些文化成就,例如代数学,是由特定族群发明的,并贡献了几百项重大发明。但这些说法很快被认为是虚假的,因为许多所谓的“原创”成就,实际上是改进或传播而来,并非完全的原创。

代数学鼻祖之争:是谁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?

关于代数学的起源,一直存在争议。有人认为,某位历史人物是近代代数学的鼻祖,他的著作奠定了现代代数学的基础。现代人依然能够看懂他的公式,而意大利数学家正是从他的拉丁译本开始学习的。欧洲近代化世界代数学的传统也由此延续下来。

尽管古希腊数学家在代数方面也有贡献,例如发明了代表变量的符号,并找到了部分整数解,但他并没有发现普遍的方程式和求解方法,因此只能被称为贡献者,而非发明者。这就像是发现了某个定理的特殊解,而没有给出普遍证明一样。理论数学需要的是普遍证明和对原理的深刻理解。

此外,这位古希腊数学家的符号并没有流传下来,而现代中学生使用的符号,实际上是另一位数学家和莱布尼茨的符号。这位数学家精通希腊文,并翻译引进了印度数学,因此他的代数学很可能受到了古代智慧的启发。尽管如此,由于缺乏确凿证据,且传统已经中断,我们仍然无法否认他在代数学历史上的地位。

穆斯林黄金时代:被掩盖的真相?

对于中世纪的历史,一直存在两种观点。一种观点认为,古罗马和古波斯的科技被穆斯林帝国传承,穆斯林并没有进行创新,所谓的黄金时代只是波斯帝国科技的延续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穆斯林帝国的宽容统治以及地理原因,吸引了各地人才,最终以穆斯林为主导,引领了世界。

那么,哪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呢?或许两者都有道理,关键在于我们关注的具体对象。如果我们将穆斯林黄金时代限定在哈里发时期的巴格达,那么它确实是以继承希腊罗马文化为主。当时,叙利亚和埃及都是和平移主的,萨珊王朝的灭亡也主要发生在军队之间,对文化的破坏相对较小。原有的文化和技术得以保留,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。

然而,最初的主体并非阿拉伯穆斯林。在大马士革时代,他们主要以军事贵族和诗人作家为主,而犹太人和基督徒在巴格达时代的科学医学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。但随着突厥军阀时代的到来,阿拉伯后裔和改宗的穆斯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,上述特征也变得不再明显。

这个黄金时代科学的重心是亚里士多德的知识体系,确实是继承多于独创。后来的时期,独创性的成果开始出现,但国际化的哈里发帝国已经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的埃米尔政权、外伊朗的帝国以及叙利亚的公国等穆斯林政权。这些政权通常不被称为黄金时代,但它们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独创性的成果,例如植物学和医学等。

当然,如果与希腊城邦时代相比,这是一个非常严苛的标准。就自然科学而言,人类历史上只有两个爆发期:希腊城邦时代和近代西北欧。如果放宽标准,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结合起来,那么中世纪欧洲和现代西方也可以算作新的成员。

无论标准如何放宽,种子选手的数量都非常有限。在黄金时代的实际成就和生产体量方面,无疑是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欧洲和拜占庭的。论独创发明,如果将科学和技术一起考虑,那么在十字军东征之前,黄金时代和当时的欧洲互有胜负,但之后就日益落后于欧洲,但在大多数领域仍小幅度领先于印度,并在所有领域大幅度领先于中国。

穆斯林政权在地理上跨度太大,时间上又出现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之后,绝大多数情况下,都是继承多于破坏,自然会引发继承者和被继承者谁贡献更大的问题。

被误读的中亚历史

具体到某位数学家的故乡,中亚地区,认为阿拉伯征服带来启蒙是错误的,因为在征服之前,这里就已经是文明的中心。在希腊、斯基泰时代,以及伊朗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下,中亚地区一直都是文明的圣地。多国竞争可能比单一政权的统治更有活力。阿拉伯征服带来的好处是,伊斯兰阿拉伯语成为国际语言,以及更大规模的希腊学术翻译和引进。在此之前,中亚在这方面无法与叙利亚相比。

然而,阿拉伯征服也带来了战争破坏和掠夺。但与其他地区的战争和征服相比,他们的行为并不算残忍,破坏也相对轻微。没有证据表明任何技术或科学因他们而失传。蒙古和铁木尔的破坏性更大,但即使是蒙古和铁木尔帝国的继承者,也颇多学术赞助者。

中亚在世界文明当中的相对地位,在十字军东征之后,尤其是在大航海时代之后不断降低,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。就绝对而言,情况并没有某些人文学者渲染的那么糟糕。晚至十八甚至十九世纪,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宫廷和城市仍然不乏智力生活,甚至欧洲技术也以一种滞后的方式被引进。

总之,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,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,避免被片面的观点所误导。尤其是在涉及文化和文明的比较时,更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,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。

对比维度 阿拉伯征服前 阿拉伯征服后
文明程度 相对停滞,但有发展
国际交流 较弱 阿拉伯语成为国际通用语,促进了文化交流
文化传承 良好 部分文化受到破坏,但也有一部分被继承和发展
科技发展 停滞不前 在特定领域有所创新,但总体上不如欧洲
破坏程度 轻微 蒙古和铁木尔的破坏性更大
学术氛围 逐渐衰落 部分地区仍有学术氛围
标签: 代数学 时代 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