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点赞、订阅、转发、打赏支持”,这熟悉的开场白背后,隐藏着对时事辛辣的讽刺。最近,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的一段话,被解读为中国政府要“反内卷”的最新信号,引得无数人欢呼雀跃,仿佛苦日子终于要熬到头了。然而,真的是这样吗?
中共中央一句口号,就能终结内卷?未免太天真!内卷的根源不除,一切都是空谈。
内卷的真相:蛋糕变小了,分配更不公了
时间倒回到2015年,那时中国经济还是一片欣欣向荣,问题虽有,但在发展的浪潮下,总能找到解决之道。然而,从2016年开始,一切都变了。
两个标志性事件:一是“党媒姓党”行动,二是“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有企业”。前者堵住了老百姓的嘴,后者堵死了民营企业的路。欧美资金和产业开始撤离,中国人不仅失去了新的机会,连手头的机会都岌岌可危。
内卷,就此一步步成为了常态。
内卷的本质是什么?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,甚至是血本无归。早年倾家荡产买房的人,如今可能输光了家底;寒窗苦读的博士,毕业后发现连送外卖都嫌年纪大;996、007的打工人,一到35岁就被裁员,前途渺茫。
问题并非企业不想给报酬,而是全社会的“蛋糕”变小了,分配机制也出了问题。
过去,蛋糕有十磅重,权贵拿走五磅,公务员拿走四磅,老百姓还能抢到一磅。现在,蛋糕只有五磅重,权贵却要吃八磅,公务员要吃七磅!剩下的缺口,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刮。
“反内卷”的药方:做大蛋糕,公平分配
真正的反内卷,需要两剂猛药:一是千方百计把蛋糕做大,二是改变蛋糕的分配机制,让老百姓分到更多的蛋糕。
做大蛋糕的方法有很多:扩大对外开放、取消国企特权、取消离退休公务员的特权待遇、取消束缚性政策、大幅减税……这些都能促进经济蓬勃发展。
改变分配机制同样有多种途径:增加社会福利、大幅提升退休农民的养老金待遇、建立财产公开制度(特别是公务员及其亲属)、严格限制权贵家属的从商行为……这些都能让普通老百姓分到更多的蛋糕。
换汤不换药:“反内卷”成了权贵敛财的新手段?
然而,现实却是:中国政府不仅没有采纳这些措施,反而进一步扩大权力,直接干预企业经营。
就拿光伏领域的“反内卷”措施来说,政府直接下达生产指令,规定每家企业的产能缩减比例和产品售价。这些数值是怎么来的?恐怕又是各种台底交易和利益博弈的结果。
角色 | 过去 | 现在 |
---|---|---|
红色权贵 | 挣得盘满钵满 | 挣得更多,制定规则,拥有更大话语权 |
企业 | 卷赢竞争对手 | 卷赢竞争对手,还要贿赂权贵 |
这种“反内卷”,无异于在企业身上再砍一刀。企业不仅要面对市场竞争,还要拿出利润去贿赂那些有权制定规则的人。
更可悲的是,即使到了这种地步,老百姓依然集体跪在地上,感谢政府的“恩赐”。这种奴隶文化,正是权贵们敢于打着“反内卷”的旗号,从老百姓手里再多拿一磅蛋糕的底气所在。
哈哈哈哈,这笑声里,充满了无奈和悲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