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这市场,简直是普天同庆!全线上涨,道指领涨1.14%,标普500也涨了0.78%。要说今天最靓的仔,还得是能源板块,直接飙升2%以上!工业板块也跟着喝汤,涨超1%。当然,有人欢喜就有人愁,公用事业和必需品板块今天就稍微逊色了点,分别跌了0.79%和0.07%。
昨晚那可是个大日子,美日之间的贸易谈判,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!川普又赢了!这不仅让日本接受了关税,还让他们开放了汽车和大米市场!这到底意味着什么?咱们赶紧来扒一扒。
美日贸易协议:川普的“世纪大单”?
这可是经历了八轮拉锯战才谈下来的!川普昨天亲自宣布,美日之间终于敲定了一份“历史性的贸易协议”。 这项协议将对日本商品征收15%的统一关税。作为交换,日本将开放国内的汽车和大米市场,同时还要对美国投资高达5500亿美元!
川普形容这项协议,可能是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协议”,还强调美国将从投资利润中拿走90%! 这简直就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啊!
根据报道,在核心的汽车关税方面,美国同意将之前对日本汽车征收的25%惩罚性关税降至12.5%,再加上2.5%的基础税率,总的关税率降到了15%。不过,在钢铁和铝方面,美国会继续维持之前高达50%的关税水平。
但这还没完,协议中还包括一系列配套内容,比如日本承诺采购100架波音飞机,将每年对美国的军事采购增加至170亿美元,同时还要加码购买农产品和大米!
川普还透露,美国和日本正筹备在阿拉斯加组建一家合资公司,重启被搁置多年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,总额高达440亿美元!
重头戏还得是对美投资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原本双方已经就400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达成了初步意向,但川普在会议中直接拿起笔,把纸上的数字划掉,改成了5000亿!最后甚至又往上加了一笔,敲定为5500亿!
川普说,这笔钱将通过类似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运作,重点投向美国的本土项目,而且收益中90%都归美方所有!
那日本方面得到什么呢?他们得到了川普的承诺,在即将到来的产业类关税中,包括半导体和医药产品,日本将获得最惠待遇条款!这意味着,无论美国未来对这些商品设定怎样的关税税率,日本都不会被区别对待,至少可以享受与其他国家同样最低的税率标准。
日本方面似乎也对协议比较满意。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,当天就晒出了自己在白宫的纪念照,并写道:“任务完成了!”,还表示谈判圆满结束。更具象征意义的是,他还拍下了白宫墙上挂着的那张老照片——2018年加拿大G7峰会上,川普与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判桌上对峙的画面!
协议公布后,市场迅速做出反应。日元短线下挫,美元对日元从盘中低点强势反弹,最高升至146.25。东京股市也闻讯暴涨,丰田汽车股价更是一度飙升了16%,创下自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! 投资者显然对汽车关税的降低感到振奋。
毫无疑问,美日协议的达成,对于贸易战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!这进一步表明,贸易端的风险正在降低,川普还是以获取更好的协议为主。日本的这笔对美投资,虽然没有更多细节,但也应该会提振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乐观预期。这也会进一步强化下半年美股的表现,值得期待!
美欧贸易谈判升温:下一个会是欧盟吗?
在美日达成关税协议后,美国和欧盟的谈判也迅速升温!如果日本和欧盟都搞定了,那么围绕在美国身上的贸易风险,可以说就要消散了!
据知情人士透露,美欧双方正在接近一项关键协议,将欧盟出口商品的关税统一设定为15%,这就低于之前川普威胁的30%水平!从结果来看,这个协议几乎照搬了刚刚敲定的对日本的关税方案。
如果这种对等安排成了,不仅会为美欧间的关税对峙按下暂停键,也能让川普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实质性缓和。双方正在讨论的协议,还包括对部分关键产品的关税豁免,比如飞机、烈酒和医疗器械。而且美国说的15%的关税提案,实际上还覆盖了已经生效的关税,因此欧盟内部认为,这相当于锁定现状,尤其是对汽车行业而言,这意味着原本25%的关税,可能会降到15%!
消息一出,欧元汇率迅速拉升,美股也跟着扩大涨幅,芯片股的跌幅明显收窄,费城半导体指数一度转涨,整个市场情绪明显回暖!
但这还没完!财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都在采访中释放出了一个相似信号:如果欧盟愿意像日本那样提供投资,参与项目融资,那美国愿意给出更低关税作为交换!
雷蒙多表示,日本这次是用钱买来的关税优惠,而这个模式完全可以用来谈欧盟协议!这番话其实也就意味着,关税是一个谈判筹码,是美国用来要求其他国家来美投资的筹码!只要投资额足够,那么就可以达成协议,降低对于供应链的影响。
这样的做法,对于美股投资者来说有很多利好:
- 降低了贸易端的风险,给整个贸易局势增加了确定性。
- 降低供应链的冲击。大家都知道关税的影响是一次性的,但是如果关税非常高,那么就有可能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,进而对通胀产生更长期的上行压力。
- 强化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。现在中东、日本都计划向美投资,体量已经超过万亿美元,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刺激!如果欧盟再加码,那肯定更上一层楼,而这些都会刺激美股进一步上涨!
当然,谈判还是有变数。如果双方没能在8月1号前正式敲定协议,欧盟方面就已经准备好回击。消息称,欧盟委员会正酝酿一套总规模可达100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清单,目标包括美国产的飞机、汽车、波本威士忌等核心出口产品,最高税率可能达到30%!德国和法国最近态度也明显变硬,正合力推动动用欧盟的反胁迫工具,为贸易大战做准备。
但现在传出这样的消息,就说明谈判应该是朝着乐观的方向发展。耶伦和雷蒙多也没有摆出进一步强硬的态度,而是告诉了欧盟,美国还可以让步,说明他们更想要协议,而不是僵局。这对于投资者来说,肯定是好事!
川普的AI行动计划:放宽监管,扩大能源
今天川普政府又发布了一个重磅文件,名为“AI行动计划”,要放宽监管,扩大能源,加快推动AI发展! 这对我们投资有什么影响?
这份AI行动计划长达23页,是川普在今年1月上任后不久下令制定的。他还计划于周三晚些时候,在欧令播客以及科技领袖和议员组成的山谷论坛活动上发表讲话。
开篇,川普在计划中就直接定调,AI不仅关乎创新,更关乎国家安全!美国必须拿下这场胜负已分的科技战!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行动计划围绕三个核心支柱展开:创新、基础设施、国际主导。
在创新方面,政府提出要彻底清除束缚AI发展的监管障碍,废除拜登时期的AI监管行政令,鼓励州政府放宽限制,不允许左翼意识形态干预技术发展。同时,强调AI模型必须保障言论自由,联邦采购要明确排除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产品,甚至联邦技术标准中与多元包容、气候变化等内容相关的表述,也将被删除。在AI模型的形态上,政府更偏向开源与开放权重,认为这不仅能带动创新,更具有地缘战略价值。美国主导的开源模型,一旦成为国际标准,将是软实力输出的关键工具。
但想要让AI真正落地,仅靠模型和企业肯定不够,还需要基建。第二个支柱就是AI基础设施,包括芯片、数据中心、电网、能源和工人培训等全面建设。文件中反复强调,美国的电力系统已经跟不上AI的速度了,必须全面升级!"Build, Baby, Build"不仅是口号,更是政策信条!为了加快速度,川普政府打算放宽环保审批流程,简化清洁空气法、国家环保法的部分条款,让数据中心、电厂、半导体工厂可以快速上马。同时,还要把半导体制造带回本土,避免芯片依赖外部供应链。对于军方和情报系统,则计划新建高安全数据中心,抵御潜在的国家级攻击。
第三个支柱,是国际主导权。在川普政府眼中,AI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地缘政治对抗的核心战场!他们计划推动美食AI出海,向盟友输出整套技术堆栈,包括芯片、模型、应用与标准,确保盟友不会被中国等对手的技术渗透。同时,美国将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,不仅针对成品芯片,还要封堵半导体制造环节的技术漏洞。为此,计划特别强调,要有AI国家安全风险的评估机制,包括对生物武器和材料合成、深度伪造内容等风险的前置监控。
虽然文件只是纲领性质的,但对于投资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:
- 把AI投资拔高到了国家层面上来,而且这个方向不会因为意识形态、政党轮换而改变,已经是美国战略性的投资方向,无疑就会增加美股市场上AI投资的确定性。
- 文件中反复提到能源和去监管方面。本身就认为下半年的去监管会成为提升经济的重要因素,结合AI去监管事件的可能性就会更大,加上大量的基建投资,无疑会让未来的经济更值得乐观。
那么在具体的标的上,芯片相关的公司肯定是最直接利好。其次是电力公司、基建相关的公司,他们都会因为政府加快审批而获得重估。接下来就是能够在投资中获得相关制造业、材料公司,如果宣布了什么订单,肯定对他们的股价有不小的提振。
谷歌财报超预期,加码资本开支为哪般?
今天盘后谷歌公布了财报,公司全线击败预期,但是说要增加资本开支,股价随后就从小跌转为上涨。
财报显示,谷歌本季度营收为964.3亿美元,远高于市场预期的940亿美元,同比增长达到14%,显著高于分析师此前预估的10.9%。每股盈利则达到了2.3亿美元,也高于市场预期的2.18美元。其中,YouTube广告收入为97.9亿美元,略高于市场预期的95.6亿美元。谷歌云业务营收达到136.2亿美元,同比上涨31%,超过市场预期的131.1亿美元。流量获取成本为147.1亿美元,也好于分析师预期的141.8亿美元。
但在亮眼的财报后,谷歌在资本支出方面,却释放出了更强烈的信号。公司在今年2月曾经表示,预计2025年将在资本开支上投入750亿美元,当时已经高于华尔街预期的588亿美元。而在这次财报中,公司把这个数进一步上调,调到了850亿美元!
谷歌解释称,调高支出计划,是因为在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方面,正面临强劲且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。
在财报会议上,CEO Pichai给出了四个数据,来证明云业务的亮眼表现:
- 2.5亿美元的订单同比翻倍了!
- 在今年上半年,签署的10亿美元的订单已经和去年全年持平!
- 新客户季度环比增长将近28%!
- 超过8.5万家企业都在用谷歌云!
而在搜索方面,尽管AI竞争不断升温,但谷歌的搜索业务还是在本季度拿下了541.9亿美元,高于市场预期的528.4亿美元。整体广告收入则从去年同期的646.1亿美元增长至713.4亿美元,同比上涨10.4%,显示公司依然在保持稳健的增长,并没有受到AI的影响。
相反,CEO Pichai表示,谷歌的AI搜索摘要功能(AI Overviews),如今每月用户数已经突破20亿,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而上个季度的月活是15亿,用户增长相当迅猛!与此同时,集成了谷歌AI聊天机器人的Gemini应用,目前的月活用户也超过了4.5亿人。 Pichai强调,AI让用户搜索得更频繁了,搜索量增加了10%,尤其是年轻的群体里面。
除了搜索,YouTube也有不错的表现。Pichai说,Shorts每单位的营收现在已经跟普通的视频持平,在某些国家甚至更高。Shorts属于YouTube里面高增长的部分,表明YouTube的整体营收未来增长可能还会提速。
基本上, 谷歌对于AI的应对要比想象中好。它不仅通过AI创造出了更多新的搜索场景,还确保了自己的底层设施能够支撑得起庞大的增长。 财报会议里面,有一个数据就体现了这一点。 Pichai说,5月的谷歌IO大会上公司就说过,每个月需要处理480万亿的token,现在已经翻倍,处理超过960万亿的token!一个token可以理解为字符,如果两个月就翻倍,那么谷歌确实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投资,才能够支撑这个用量的增长。而且公司还在不断推出新的AI产品,让用户能够用图片做视频等,这个用量还会继续爆发,所以资本开支进一步提升,也就不奇怪了。
但从另一个方向来说,这也是谷歌的护城河之一。即便其他公司有更强的AI产品,如果没有谷歌这么强的基础设施,供应起来就会有难度。ChatGPT偶尔就会出现卡顿、出问题的现象,但是谷歌没有,也凸显出谷歌在这方面的做得更好。
总的来说,高估了AI对于谷歌商业模式的冲击,也低估了谷歌管理层的应对能力,但这次的教训,也让对谷歌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特斯拉财报:Model Y 销量喜人,但大麻烦还在后面?
接着我们来看特斯拉,财报会议上说了什么,让股价盘后进一步下跌呢?
首先,财报显示,特斯拉单机营收为225亿美元,同比下跌了12%,略低于市场预测的227.4亿美元。调整后,每股收益为40美分,也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3美分。其中,汽车业务带来的收入为167亿美元,低于去年同期的199亿美元,下滑16%,不过高于市场预期的161.3亿美元。用于抵消排放的监管积分销售收入锐减至4.39亿美元,而去年同期还是8.9亿美元,也大幅低于预期的5.97亿美元。
好在这次的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再次击败预期,为17.2%,高于华尔街预测的16.5%。如果看出去碳积分的毛利率则为15%,同样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3.6%。或许这样的毛利率表现,是公司股价盘后一度上涨的原因之一。能源和储能业务本季度营收为27.9亿美元,同比下滑7%,低于预期的32.4亿美元,不过毛利率依然保持在高位,为30.3%,高于预期的25.3%。
指引方面,也就是关于今年到底能卖多少辆车的预估,特斯拉这次也打了个马虎眼。基本上的说法是,全球贸易格局和财政政策正在快速变化,这对汽车与能源供应链、成本结构,以及耐用品和相关服务的需求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,难以准确衡量这些影响,所以虽然会做很多努力,但是具体效果如何,没办法保证。 但新车的进度还是在如期进行,公司表示在新车型投放方面,节奏没有发生变化,公司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首款评价车型的初步生产,整体上市进程正案源计划推进。至于大家最关注的Robotaxi产品Cybercup,它将继续采用一种彻底颠覆传统的解构式制造模式,这款车型目前正按计划推进,预计将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。
财报会议上,马斯克上来就先说了Robotaxi的进展,首先是肯定奥斯丁的成果,然后说会一周的时间内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。现在特斯拉还在申请弯曲、内华达州、佛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审批,如果一切顺利,那么特斯拉可能可以在年底覆盖美国一半的人口。当然,他也提醒到,推进的时候特斯拉会非常小心,不想有任何万一,这也表明马斯克非常清楚,如果出现事故,会对Robotaxi的推进是一个重大打击。
接着他说,Model Y在好几个国家都是销量最好的车,而提升销量的关键在于FSD。马斯克强调,现在欧洲都没有批准有监管的FSD,一旦获批,相信会带来非常多的销量,希望在获得审批后,绝大部分欧洲用户能够拥有和美国用户一样的体验。中国方面也是监管问题,不过并没有给出更多细节。
机器人方面,马斯克夸了夸机器人的设计,表示现在Optimus 3的设计基本上已经不会错了,不会大改,今年年底就会开始生产原型,然后希望能够尽量量产100万台。 马斯克还停顿了一下,说应该5年内能够实现,还不停地说这是个合理的理性目标。可能被说多了吧。
说完这些以后,马斯克就交给了CFO,而CFO一开始就提到了大美立法案对于特斯拉的负面影响,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特斯拉盘后的股价开始下跌。
CFO先提到了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被取消,由于公司供应不足,现在就会开始移出补贴,那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的价格会上涨,对销量又是进一步的打击。好在新款Model Y提升了特斯拉的平均售价,让汽车营收季度环比出现了上升,而且尽管新版的成本更高,但是毛利率也更好,也对业绩有所帮助。
关税上,特斯拉提到这个季度的关税影响在三个亿,其中卖车业务占了三分之二。CFO表示,现在关税极为不确定,尽管公司会尽可能地应对,但是最终会有多大的影响,还是要等到下次财报才知道。 能源上,公司还提到AI正在驱动储能业务的增长,因为电池是最快能够部署的方式,只是从财报上,并没有看到储能业务有什么爆发式的增长,相反下跌了。
整场下来,马斯克还是希望投资者聚焦在特斯拉的未来,看到特斯拉在无人驾驶、机器人上面的进步,然后可能淡化短期的影响。然而现阶段,特斯拉的问题就在于需要点实际的东西来做支撑。投资者希望看到特斯拉业绩的拐点,但是这个拐点要到什么时候来,现在难以判断。于是,在财报会议后,特斯拉的跌幅进一步扩大。
对于特斯拉的无人驾驶还是有信心的,认为只要监管审批通过,那么特斯拉要部署起来会非常快。而对于打车业务来说,谁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,谁就是赢家。如果接下来出现更多监管获批的消息,以及有更多不同市场的布局,可能会对特斯拉短期的股价有所刺激,但是想要实现一个主升浪,可能要等到Robotaxi开始对业绩产生影响才更有机会。
项目 | 本季度数据 | 去年同期数据 | 市场预期数据 |
---|---|---|---|
单季营收 | 225亿美元 | 227.4亿美元 | |
每股收益 | 40美分 | 43美分 | |
汽车业务收入 | 167亿美元 | 199亿美元 | 161.3亿美元 |
监管积分收入 | 4.39亿美元 | 8.9亿美元 | 5.97亿美元 |
汽车业务毛利率 | 17.2% | 16.5% | |
去碳积分毛利率 | 15% | 13.6% | |
能源储能营收 | 27.9亿美元 | 32.4亿美元 | |
能源储能毛利率 | 30.3% | 25.3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