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一有好消息,股票就涨?这反映了市场对“脱钩”和“延期”两大风险的担忧。真正的脱钩,意味着供应链中断;订单延期,则直接冲击经济增长。无论哪一种,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伤害。所以,任何缓和紧张局势的消息,都会被市场解读为利好,从而引发股市上涨。
但如今的局势,远比想象的复杂。
各国态度微妙:谁能硬扛美国?
4月2号,如果中国坚持“不贵,奉陪到底”的强硬立场,其他国家,包括欧盟,可能很难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保持独立性。目前,欧盟还在坚持“对等关税”,你给10%,我也给10%。G7和欧盟国家,原本是全球北方利益共同体,但现在却面临着被“自己人”打懵的局面。加拿大、德国、法国、英国等国,都感受到压力,但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彻底脱离G7这个全球最大经济利益集团。
中国如果坚持强硬,反而能让其他国家稍微松一口气。如果4月2号和4月7号的事件,能让美国有所警惕,那么接下来的谈判可能会更加有序。
中美进入“你来我往”新阶段
中美关系进入了一种“你来我往”的态势。比如,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和稀土出口进行管制,要求个案申请,并进行全过程监控,而中国也采取了类似的反制措施。
这就像打乒乓球,双方在短兵相接,各自都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。以芯片为例,美国从最初针对华为,到最后对所有材料都进行出口限制,步步紧逼。
这场仗可以慢慢打,双方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底气,可以一步一步地开放。个案申请,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,既没有完全禁止,又可以灵活掌控,比绝对的出口限制要好得多。
这种情况下,美国可以说自己赢了,因为可以开放出口;但中国也没有丧失在国家安全和战略高度上的优势。这场博弈,可能要持续很久。
世界格局面临重塑
更重要的是,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。
- 经济贸易秩序受到冲击: 特朗普上任后,对全球经济贸易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。
- 欧洲转向: 通过北约峰会,欧洲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和相关基础设施。
- 中东局势大变: 1996年的“一劳永逸计划”,正在被执行,该计划的核心是推翻奥斯陆协定的两国方案,这直接导致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。
全球局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变,包括贸易、经济、欧洲的转型以及中东局势。亚洲地区目前还相对安全稳定,但台海局势,是否会被卷入这场新的变局?美国在台海的布局,以及某些势力的推波助澜,可能会给亚洲局势带来新的发展,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。
亚洲的支点在哪里?
美国在亚洲的支点是谁?台湾和菲律宾,似乎都难以完全支撑。尤其是台湾,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。亚洲人应该如何决定亚洲的命运?
最近,越来越多的国际观察家开始讨论台湾在亚洲的位置。有人认为,特朗普袭击伊朗,是对中国的间接警告。此前,也有人表示,台海和平是美国的核心利益,美国会彻底捍卫。
美国对台湾,有两套说辞:
- 台湾是民主人权价值伙伴(拜登时期)。
- 台海和平是一条安全线,也是主要的运输生命线,需要受到国际关注。
这两套说辞,一套针对台湾,一套针对台海的和平稳定。但将台湾与以色列相提并论,将中国大陆与伊朗相提并论,存在严重的逻辑谬误。
台湾与以色列在美国的战略价值上,根本没有可比性。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、经济实力以及与美国千丝万缕的联系,也与伊朗完全不同。
一些人误以为台湾像以色列一样重要,误以为与中国大陆发生军事冲突,会像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一样简单。这都是非常大的逻辑谬误。
台湾真的是民主吗?
美国经常用民主作为说辞,去支持某些政权,但在这些政权下,往往存在很多不民主的现象。
在某些时期,通过了很多“耻权法案”,针对性地剥夺人民的权利,对人民的政治参与进行限制。所谓的“大罢免”,实际上是一种大清洗,推翻了原来人民的选择,这既不是民主的常态,也不是应有的作为。
当美国继续用支持台湾的民主、人权、价值伙伴等说辞时,民主和人权这两个词,都应该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如果两岸和平,台海就没有和平的威胁;如果两岸不和平,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会激增。届时,台湾所依赖的,是美国、日本等国的军事协助,如果他们没有来,台湾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?
对比维度 | 台湾 | 以色列 | 中国大陆 | 伊朗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在美战略价值 | 较低,存在被夸大的可能 | 较高,战略地位重要 | / | / |
与美关系 | 经济文化联系紧密,政治关系复杂 | 长期盟友,战略合作密切 | 经济联系紧密,政治关系复杂,存在竞争与合作 | 关系紧张,存在对抗 |
军事实力 | 较弱,依赖外部支持 | 较强,在中东地区具有影响力 | 强大,军事现代化程度高 | 较强,但受制于国际制裁 |
金融巨头搅局美国政坛
马斯克与特朗普,曾经是“兄弟”,现在却决裂,这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复杂性。
“大而美法案”,实际上引爆了美国两党的内斗。
从“大而美法案”的角度来看,特朗普无疑是赢家,他政治上稳固了地位,财政上解除了后顾之忧,并且调整了美国的财政结构,更加“劫贫济富”。
马斯克的想法,并非没有先例。从20世纪大战以后,美国产业界就一直试图影响政治。最早是军工混合体,通过游说团体影响政策走向;后来是金融霸权,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直接与政府对话;再后来是数字化企业,需要政府放松管制。
而马斯克,代表了第四个阶段:金融科技巨头直接介入政治。他直接推荐候选人,甚至直接进入政府外挂机构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
他觉得自己是“造王者”,但如果最终的结果不符合他的预期,他就会出来挑战。
传统政治通过各种法案,限制商业利益直接进入政治。但马斯克直接参与政治,如果要阻挡他,就相当于直接挑战整个华盛顿的结构。
商业利益与政治的对抗,可能会非常激烈。
科技和金融巨头直接或间接进入政府,是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一个巨大转折点。